热门话题热门帖子 (右边)儿童性青春期性教育

用新闻做为生活性教育教材,可行吗?

我的太太常对我们15岁的女儿“报道”报章上面各种强暴案、非礼案、撕票案等坏新闻,搞得女儿最近变得有点神经兮兮的。我担心这种“性教育”是否有些矫枉过正了?其实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PJ。陈先生

“家庭性教育是生活教育,学校性教育是系统教育”,这句话所传达的,是指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最初启蒙的重要人物,但因父母并非此方面的专业人员,于是最好的教育层级是从生活层面下手。而系统化的性教育架构和内容则有赖于受过相关训练的教师来负责教导。可惜的是,到现在还是很少教师真正受过正规且系统化的性教育培训,于是学校没有把握纳入性教育课程。如此一来,父母的教育责任,就显得更为重要。

陈太太对女儿的教育,就是一种生活教育,也就是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或者亲身的经验来当成媒介和谈论题材。这样的材料在阅读报纸或平时观看电视节目时最容易获得,是我鼓励采用的。父母要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对这样的课题敏锐或有兴趣,所以像陈太太的主动教育是需要的,不一定是被动的等待孩子提问。

我认为陈太太可以持续这个习惯,不论是直接陈述新闻让女儿掌握,或是请女儿自行阅读相关新闻都没有问题,随后可以先引导女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最后才来针对女儿所说的做澄清和教育。唯陈太太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留意的是,在自己表达想法和感受的同时,会不会因求好心切,所以在说词和语气已沦为一种恐吓和训斥?在此我需要强调,性教育不是恐吓教育,不是去夸大和概括化负面的后果来达到警惕效果,而完全没让孩子看到人与人接近的正向、美好与成功的一面。若是如此,孩子对“性”的感觉当然不好。

就如强暴案、非礼案、撕票案,陈太太除了主要教育孩子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也要教育孩子如何在平时尊重他人的意愿和身体自主权,看到他人被骚扰或侵犯时可以如何协助。即使这类案件在报章容易见得,事实上却也还是人与人互动一部分不好的例子而已。所以陈太太在选择题材时要多留意,别忘了让孩子也看到善与美的报导,更别忽略了去关心孩子当下所接受到的感受。

吴启铭

学士与硕士拥有教育心理、辅导、谘商之学术资格,同时接受过专业性学和性教育训练,为台湾认证之合格性教育与性咨询师,在本土推动教育、辅导、性教育课题等已超过十二年,为国内资深教育培训工作者。目前为大专院校心理成长、辅导与谘商、性教育等课程讲师,也是报章和杂志教育主题专栏作者,经常受邀于电台和电视成为谈话性节目嘉宾。著有《我爱我身体》绘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