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创建“触碰信号卡”:为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清晰表达工具
特殊需要的孩子可能难以用语言及时表达感受。通过信号卡,他们可以用简单的方式直接传递自己的需求和界限。
方法步骤:
- 制作信号卡:
- 绿色卡片:代表“好触碰”(例如,握手、拥抱熟悉的家人)。
- 红色卡片:代表“坏触碰”(例如,陌生人拉手)。
- 情境练习:家长或老师靠近孩子时,询问:“这是好触碰吗?”让孩子用卡片选择。
- 随身携带:鼓励孩子在学校或外出时随身带信号卡,当感到不舒服时展示红色卡片给老师或家人,帮助孩子更直接地表达需求。
温馨提醒:
信号卡设计应颜色鲜明、易于识别。定期练习让孩子熟悉卡片的使用,同时鼓励他们自信地表达自己。
5.引入实际生活情境:帮助特殊需要的孩子学以致用
特殊需要的孩子在真实环境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通过逐步实践,他们能更自然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方法步骤:
- 外出模拟练习:在公园或商场观察周围的人际互动,讨论:“他这样做是好触碰吗?”
- 实时反馈:当孩子感受到不适时,鼓励他们主动表达,例如:“我不喜欢你拍我的头,请停止。”
- 结合奖励机制:孩子成功应对一次情境后,给予贴纸或口头表扬:“你刚刚说得很好,保护了自己!”
温馨提醒:
陪伴孩子时多给予鼓励,尊重他们的反应时间,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同时感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支持。